Spine-Leaf Architecture | 主幹枝葉式架構

  • Spine-Leaf 架構是什麼?

    Spine–Leaf 架構(主幹枝葉式架構)是一種現代資料中心常使用的網路拓樸,由 Spine 與 Leaf 兩個交換層組成。伺服器與儲存設備會接入 Leaf 交換器,而每個 Leaf 都與所有 Spine 交換器相連,形成全網狀(full-mesh)結構。這種設計提供多條平行路徑,降低單一路徑的瓶頸,使網路在大規模負載下保持穩定。相較於傳統三層式架構(Access、Aggregation、Core),有效減少傳遞層數並提升網路效率。

    .Spine 交換器(Spine switches):Leaf 交換器連接到 Spine,形成網路骨幹,負責在 Leaf 之間傳遞資訊流。
    .Leaf 交換器(Leaf switches):伺服器與儲存設備連接到 Leaf,Leaf 聚合伺服器資料流,並直接傳送至 Spine。

    延伸閱讀: AI 工廠的傳輸革命:高速網路全面進化

  • Spine-Leaf 架構的優勢

    傳統三層式網路設計以「南北向資料流」為主,但是隨著雲端服務、AI 運算和大數據分析盛行,伺服器之間「東西向」的資料流量快速增加。三層式架構在面對這種需求時,因為必須經過更多中繼層級,容易產生瓶頸與延遲,且一旦上游交換器故障,往往會導致大範圍停機。

    Spine–Leaf 架構最大的價值在於可預測的效能與彈性的擴充能力。由於任意兩個節點的傳輸表現一致,可以確保大量節點同時運算時不會出現落差,對於時間敏感或資料密集型應用(如 AI 訓練與即時推論)尤為重要。同時,這種架構支援「水平擴充」(scale-out),只要增加新的 Spine 和 Leaf 交換器,就能無縫提升整體容量與連接埠數,而不需要大幅度修改既有架構,特別適合東西向資料流的模式。再者,Spine–Leaf 內建的多重連線設計提供更高的冗餘度,即使部分交換器故障,整體網路仍能保持運作。正因如此,Spine–Leaf 已逐漸取代傳統三層式設計,成為現代資料中心的主流標準。

  • 技嘉的特色

    如上所述,對 AI 與資料密集型應用來說,GPU 節點之間的高速資料交換至關重要。GIGABYTE 的 GIGAPOD 解決方案正是基於 Spine–Leaf 架構設計,單一氣冷配置即可整合 256 顆 GPU,分布於 8+1 機櫃。透過 Spine–Leaf 網路拓樸,整個系統能提供充足的頻寬,確保所有節點的資料能夠同時傳輸而不產生延遲瓶頸,成為支撐大規模 AI 訓練與雲端運算的核心基礎。

    更重要的是,GIGABYTE 不僅提供硬體設備,還涵蓋從規劃、設計、建置到部署的 Level 12 全方位服務,確保資料中心在硬體、軟體與基礎設施間高度協同,真正達到 AI-ready 的運算效能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