Data Center Tiers | 資料中心層級

  • 資料中心層級是什麼?

    資料中心層級(Data Center Tier)是衡量資料中心在可靠性、可用性與冗餘性等方面的重要標準分級制度。像是美國電信產業協會(TIA) 與 Uptime Institute 等機構,皆有制定相關規範,協助產業在設計、建置與維護資料中心時有一致的參考依據。不同層級反映出在電力、冷卻、網路路徑設計及維護能力上的差異,隨著層級的提升,資料中心的設計要求會逐步累加,從最基本的運作保障到最高等級的多重備援與全年無休穩定性,確保滿足企業不同的商業情境。

    .Tier 1:基本型(Basic Capacity)

    Tier 1 是最基礎的資料中心等級,僅具備最基本的電力與冷卻能力。由於只有單一系統供應電力與冷卻,且幾乎沒有冗餘設備,因此任何維護或設備問題都需要停機處理。其預期正常運作時間為 99.671%,代表一年約有 28.8 小時的停機時間。此層級通常適合小型企業或對即時性要求不高的服務。

    .Tier 2:冗餘型(Redundant Capacity Components)

    Tier 2 在 Tier 1 的基礎上,加入部分冗餘設備(如備用 UPS、冷卻機組等),因此在設備故障時能降低停機風險。不過它仍依賴單一系統提供電力與冷卻,容易受到意外中斷影響。其預期正常運作時間為 99.741%,約等於一年 22 小時的停機時間。這類資料中心較適合中小型企業。

    .Tier 3:可同時維護型(Concurrently Maintainable)

    Tier 3 資料中心具備多重電力與冷卻系統,並在冗餘設計上更完整,在計劃性維護或設備更換期間,可以不影響日常服務運作。即使某一系統暫時停用,仍能透過另一系統持續運行。不過,若遇到設備突發性故障或人為操作失誤,仍可能發生中斷。其預期正常運作時間為 99.982%,換算為一年約 1.6 小時的停機時間。這類設施多用於中大型企業。

    .Tier 4:容錯型(Fault Tolerant)

    Tier 4 是最高等級的資料中心,具備完整的「容錯能力」。任何單一設備故障或電力和冷卻系統的中斷,都不會影響資料中心營運。它同時具備 Tier 3 的「可同時維護」能力,加上全面性的備援設計,其預期正常運作時間為 99.995%,代表一年僅約 26.3 分鐘的停機時間。這類資料中心通常應用於金融、電商等,對於 24/7 穩定性有極高要求的產業。

  • 技嘉的特色

    每一次的停機事故,都會直接影響企業的營收、生產力甚至是品牌聲譽,為了避免這些損失的發生,企業必須正確選擇能夠滿足自身業務需求的資料中心層級。

    GIGABYTE 提供從前期諮詢、設計、部署到後續維運的一條龍資料中心解決方案,整合高效能運算硬體、智慧管理軟體與先進冷卻技術,協助企業匹配最符合業務需求的層級,以建構完善的資料中心。

    其中,GIGAPOD 叢集運算平台能從單一 GPU 伺服器擴展至八個機櫃、32 個 GPU 節點,最高支援 256 顆 GPU,不論是大規模人工智慧應用,還是精密的科學研究,都能提供強大算力。搭配 GPM (GIGABYTE POD Manager) 智慧管理軟體,更能即時監控硬體狀態與資源使用率,並依需求動態分配資源,有效提升 IT 基礎建設的管理效率。除此之外,GIGABYTE 深耕散熱解決方案,擁有完整液冷導入經驗,能在保障效能的同時,大幅降低能耗,協助企業實現永續發展。

    引用資料:
    1. Uptime Institute, Tier Certification
    2. Telecommunications Industry Association, TIA 942 Certifications